板块方面
数据要素板块涨幅居前,卓创资讯、挖金客、三维天地、慧博云通、上海钢联、浙数文化、久远银海、中国科传、中远海科等超 10 只个股涨停,每日互动、汇纳科技、世纪恒通、深圳瑞捷、安硕信息等个股涨超 10%。消息面上, 据财政部官网 8 月 21 日消息,为规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强化相关会计信息披露,近日,财政部制定印发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数据资源会计处理方式确定,意味着数据将作为资产被纳入会计报表,数据价值再次凸显。
(资料图)
东吴证券表示,根据相关测算,全国数据资产市场总规模 8.6 万亿,带动相关产业数字化潜在受益 34.4 万亿。国盛证券建议关注四大方向:国资云及政务数据要素;自有数据产品;据确权与登记;垂类公共数据要素。
从市场角度而言,数据要素二度加强吹响了指数午后反攻的号角,并且从今日资金出现明显的大举流入痕迹,更是奠定了该方向短期市场主线的地位。在此背景下,后续大概率会呈现震荡向上的态势,若仍想参与的话,可耐心等到短线分歧整理时再行低吸或具更高的胜率。
算力概念股震荡走强,鸿博股份涨停创历史新高,成为 AI 板块首只 10 倍牛股、工业富联涨停,此外亚康股份、佳华科技、中富通等个股同样涨超 10%。2023 中国算力大会举行,工信部在大会上披露,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算力产业已初具规模,服务器、计算机等计算类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
华西证券认为,算力是 AIGC 落地的先行指标,全球正处于 AIGC 的爆发期。如果 AIGC 是科技企业开启第二轮业绩增长曲线的 " 流量入口 ",算力即是科技厂商开启 AI 争夺战的 " 入场券 "。目前我国相关 AI 应用已有雏形,正处于智算中心建设的加速期,相关 AI 算力产品有望成为本轮科技浪潮下的先行指标,其中包括算力服务器、光模块、交换机等。
个股方面首先关注鸿博股份,在今日再度涨停后股价创历史新高的同时,年内涨幅超 581%,自去年 5 月份低点 4.51 元以来股价翻 10 倍,成为 AI 概念股首只 10 倍牛股。算力板块在经历了此前的整理后整体位阶并不高,并且筹码也得到了较好的沉淀。鸿博股份成功向上开拓市场空间为板块其余个股起到了较好的表率作用,而板块中军工业富联的午后涨停,或进一步增加了市场对于算力方向的做多信心,预计在指数震荡筑底过程中,以算力为代表的科技股方向有望在反复活跃,可留意其中的短线套利机会。
此外权重白马的杀跌仍在延续,其中新能源赛道中的光伏龙头隆基绿能跌超 4%,锂电材料概念股恩捷股份放量跌停,联影医疗跌超 10%。正如昨日所言,指数想要真正意义上的止跌企稳除了盘中需要决出领涨主线以外,权重白马亏钱效应也应得到及时的修复。当医药、新能源赛道持续弱势下跌的话,对于市场整体情绪依旧会形成不小的压制。
后市分析截至收盘,沪指涨 0.88%,深成指涨 0.53%,创业板指涨 0.09%。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 63.78 亿元,其中沪股通净卖出 39.59 亿元,深股通净卖出 24.19 亿元。
今日午后市场迎来 V 型反弹,三大股指均久违地均以红盘报收,那么是否意味着短线就此止跌企稳呢?首先从指数维度来看,自 8 月 7 日沪指有效跌破 5 日线后,沪指始终维持沿 5 日线震荡走低的弱势惯性,因此短线想要展开一轮反弹,当务之急便是重新有效站回 5 日线之上。此外,两市的成交金额同样也是关注的重点,随着今日午后的放量反弹 ,今日量能重回 8000 亿之上,那么延续反弹延续的话,后续最好呈现出温和递增的态势。相反一旦后续量能不增反减的话,指数再度遇压回落的概率也将大为提升。
情绪指标来看,与指数同步探底回升,盘中一度逼近冰点,后震荡向上截至尾盘弹升至 0 轴附近。
市场要闻聚焦1、三部门:在沪深交易所转让创新企业 CDR 由出让方按 1 ‰的税率缴纳证券交易印花税
财联社 8 月 22 日讯,财政部、税务总局、证监会发布《关于继续实施创新企业境内发行存托凭证试点阶段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公告提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转让创新企业 CDR,按照实际成交金额,由出让方按 1 ‰的税率缴纳证券交易印花税。
2、《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 ─ 2035 年)》印发
财联社 8 月 22 日讯,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 ─ 2035 年)》的通知。方案主要聚焦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标准化工作,形成 "8+9" 的新产业标准化重点领域。其中,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 8 大领域;未来产业聚焦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 9 大领域。到 2025 年,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引领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标准加快形成。到 2030 年,满足新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持续完善、标准化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到 2035 年,满足新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标准供给更加充分,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开放融合的新产业标准化工作体系全面形成。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