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小伙伴,扛住!
(相关资料图)
一年一度
最热最难熬的日子
要来了!
今年“三伏天”时间确定!
连续9年,长达40天!
6月中旬以来
全国多地迎来高温天气
部分地区打破历史同期高温极值纪录
如此炎热,是入伏了吗?
天文科普专家明确表示,现在距离入伏还有一段时日。7月11日才开始正式入伏,今年三伏依旧是40天。这也是从2015年以来连续第九年三伏长达40天。
最新出炉!一起来看
今年“三伏天”
具体时间表——
三伏又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俗语说“热在三伏”。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介绍,伏的日期是我国古人按照干支纪日法推算的。干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使用天干与地支的组合来表示日期,六十为一个周期,称为六十甲子。
俗语说:“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
今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从夏至日算起,第一个庚日(庚戌日)便是6月21日;第二个庚日(庚申日)是7月1日;第三个庚日(庚午日)是7月11日,于是7月11日就成了今年初伏的起始日。
初伏持续的时间固定为10天,所以今年的初伏就是从7月11日至7月20日;末伏,是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今年立秋是8月8日,往后的第一个庚日(庚子日)是8月10日,这一天就是末伏的第一天。末伏持续的时间也固定为10天,所以今年的末伏就是从8月10日至8月19日。
初伏和末伏之间的时间都是中伏,根据庚日来的早晚不同,留给中伏的时间一定是10天或20天,因此整个三伏的时长一定是30天或40天。今年的中伏从7月21日至8月9日,为期20天。
厦门最新预报!
高温+降水!
天气反转又要来了!
这几天
厦门温度持续走高
不少小伙伴纷纷表示
“好热!好热!”
今天厦门,天气依然闷热
白天最高气温
普遍在32~34℃左右
最高温出现在
东垵BRT,36.2℃!
同时,空气湿度依旧较大
厦门东渡本站
平均相对湿度78%左右
体感有些闷热
而据厦门气象刚刚预报——
明天,副高“大boss”
控制力将持续加强
在其掌控下
明天气温将进一步上升
预计明天市区最高温
将在33℃左右
局部有雷阵雨出现
同时,岛外部分地区
容易出现
35℃以上的高温天气
紫外线强度依然很强
大家午间要尽量减少
户外停留时间
做好防晒防暑降温的措施
以免晒伤和中暑
另据预报——
目前在海上
有热带扰动云团向厦门靠近
随着它的北上
将冲击副热带高压
天气将变得更加不稳定
预计29日起,受降雨云团影响,厦门将迎来一波明显的降水天气,在雨水打压下,气温也将有所下降,预计29日市区最高气温将降至30℃。
总体来说
未来3天天气变脸快
突发性雷雨、局部大雨
随机切换!
大家出行务必带好雨具
谨防雨水突袭~
随着“三伏天”接近
再来关注
接下来的天气形势!
注意!
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近日,北方多地遭遇高温“炙烤”,37℃以上的高温影响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和山东等地有21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南方地区大范围强降雨持续,100毫米以上降雨覆盖面积达20.57万平方公里。
6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明显上升,目前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未来三个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将维持厄尔尼诺状态,海温指数持续上升,将在今年秋季形成一次中等以上强度的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
专家表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叠加中等以上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导致极端天气频次更多、范围更广、强度更强。
“厄尔尼诺发展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往往偏南偏强,造成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偏多。近期江南、华南等地强降水频发就是受到厄尔尼诺状态影响的体现之一。”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说。
同时,副热带高压偏南偏强不利于汛期雨带移动。从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来看,正是因为汛期整条雨带围绕长江下个不停,导致长江洪水形成“峰连峰”的态势。
厄尔尼诺发生后,秋冬季我国东部容易出现“北少南多”的降水分布型,南方城市内涝现象凸显,出现“暖冬”概率增大。由于北方降水偏少,容易发生干旱,如2002年华北、黄淮部分地区出现夏秋连旱,2006年中东部大范围秋旱,2018年秋季黄淮、江淮等地阶段性干旱等。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在厄尔尼诺发展加强背景下,预计今年夏季我国华东南部、华中南部、西南地区南部降水易偏多,发生洪涝的风险大;西北地区东部降水易偏少,发生气象干旱的可能性大。
最后为大家发布!
一年当中最热的40天
即将到来!
预防高温热浪!
最新健康防护指南!
一起来看!
综合 新华社、@厦门天气在线、厦门气象、微博网友、健康报社
编辑 陈思亲
海峡导报微信(ID hxdbwx)整合编辑
刚刚,微信否认!
又相信爱情了!厦门八旬阿婆穿越半个城市夜闯深山!只为……
高校领导出轨他人妻子?校方回应
深夜公告!他宣布辞职!
导报微信矩阵
点
和
希望今年“三伏天”不要太热!
↓
↓
↓
关键词: